護膚品當中的科學與偽科學

其實我接觸美容這個範疇已經快十個年頭了,不能說自己知道得很多,只能說知道得愈多,愈去求真,愈覺得大部份人口中的美容學只是一門在科學面前完全站不住腳的偽科學。我指的美容學不是化妝丶修甲這類技術和藝術,而是護膚品當中的所謂科學。

大家都聽過很多的護膚品字眼,弱酸性丶膠原蛋白丶天然有機等等字句,推出時都聲稱對皮膚有甚麼甚麼好處,做了多少多少實驗證明,證實有何等效果之類,但最後還是會在包裝或廣告上加一句,「效果因人而異」,這就是美容的科學。

護膚品可不可以保證實驗可以在同等條件下重複?

美容產品做的實驗,單單是實驗對像的皮膚狀態,已然不可能做到真正科學的「保證實驗可以在同等條件下重複」這麼簡單而必要的條件。美容產品的實驗,極其量只能稱為個案參考丶統計,最終得到的結果,並不代表能在所有人身上重現。

可能有研究護膚品的人看到這裡會很生氣,我也很生氣。氣的並不是被別人稱呼美容學是偽科學,而是在真正的科學面前,完全無法反駁自己掌握的學科是如何地站不住腳這件事。

弱酸性的潔面產品,聲稱原理是和皮膚的酸鹼度相似,所以對皮膚很溫和不刺激,聽起來很美容科學。的確,酸鹼度呈弱酸性是皮膚健康的狀態,但並不是由弱酸性的清潔產品去強制造成的,而是要由皮膚自行平衡的。

在化學角度,弱酸性的潔面產品帶來的,是清潔力不足的問題。例如一些酸類去角質產品,是需要一個酸性較強的環境才能發揮最佳功效,而肥皂是需要較高的鹼性環境才能有最好的清潔力。當然不是說要去到 1 和 12 的兩極酸鹼度,但絕對不是 5.5 pH 半鹹不淡的弱酸性。弱酸性產品產品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清潔力不足的問題,要潔面而不要清潔力,不是自打嘴巴了嗎?當然總有需要弱酸性產品的人,但適合的人很少。

膠原蛋白護膚品,說穿了就是一個吃豬腦來求以形補形的笑話。做美容產品的會認為,膠原蛋白是保持皮膚彈性的東西,所以就往臉上塞了。首先,膠原蛋白份子太大跟本無法穿透皮膚,到達皮膚真正的膠原蛋白那頭。而後來又出現水解膠原蛋白,說是份子終於足夠小了。

結果在生物學面前,膠原蛋白是無法靠塗在臉上補充,而是要靠身體合成產生的。膠原蛋白塗在臉上,極其量只是一種有滋潤感的成份。一雞死一雞鳴,其後出現的大多成份都是同樣道理,在生物學前被鞭屍。當然總會出現真的有效成份,但現在是沒根據的居多。

天然有機,先不論到現在也沒多少人會分天然和有機,但天然有機的東西,就不是化學了嗎?水是天然產物,但水也有化學式 H2O,同樣道理,不論天然和有機的植物成份,整體的結構,最後也是可以拆解成一堆化學式。

又例如香薰油是用了千百年的傳統天然產品,但拆解成化學式,最後也有致癌,身體難以分解的 Benzene。我們都會說天然有機比較好,但好在那裡,大部分人找不到根據。最重要的其實是成份無害,安全使用。

無奈這就是對入行的人沒要求沒標準的結果,任誰都可以自稱專家,每人的理論都有不一樣的版本,並且用家大多人都只單憑試塗的感覺來定奪產品,而沒有仔細研究,結果將本可能成為科學的一門學科,變成無法驗證的偽科學。

先把這些成份放一邊,也來說說護膚步驟是如何地偽科學。

「潔面>爽膚>精華>面霜」這是我小時候說的護膚步驟,現在的步驟是「卸妝>潔面>二重清潔>爽膚>肌底液>保濕精華>緊緻精華>眼部精華>眼霜>面霜>頸霜>防曬」,幸好還沒出現耳霜。

商人說著這些步驟每一個的重要性,如何地有醫學實證,但將所有成份拆解後,就等於由吃「菜>湯>肉>澱粉質」,變成「青瓜蕃茄沙律>蛋沙律>羅宋湯>番茄薯仔湯>薯仔燉牛肉>紅酒繪牛尾>威靈頓牛扒>意大利燉飯>千層麵>比薩>芝士蛋糕」。仔細一看,會發現自己吃了多少同樣的食材,吃了多少次蕃茄丶牛肉丶澱粉質,其實一樣是菜湯肉澱粉質,真的多出來又有不同的,就只有芝士蛋糕。

護膚品也同樣道理,只是將蕃茄和牛肉分別用不同方法,不同比例放了在幾款產品裡,就多了一樣產品,多了一個步驟,多賺一次錢,其實塗的東西沒兩樣,但仍然有人塗十瓶產品在臉上。

到頭來,各種聲稱有奇效的護膚品也只是商人們賺錢手段而已。我現在最相信的,是最簡單的純皂潔面,起碼足夠乾淨,抹最少的護膚品,只求臉頰和嘴唇不要乾得掉屑。要去皺去紋抗老,我偏向相信飲食均衡充足運動,或是寧可直接去功效直截了當的打針整容,少花幾千元支持賣的人都不知成份為何的偽科學產物。

發佈留言